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特征
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在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加快转型发展时期,国有企业需要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市场需求,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满足和引领国内市场,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将越来越多地面对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更需要加快转机建制,以世界跨国巨头为对标,培育面向全球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
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健全的自我约束和风险防控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的国有企业要求组织结构精简、权力下放、充分授权,就必须依资本和管理链条建立健全涵盖各级企业的自我行为约束和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自我约束和风险防控机制,一方面要从国有企业内部组织及运行机制上建立防止内部人控制、导致国有权益流失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要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建立起对宏观环境和市场变化形成的挑战、以及内部决策失误、个别人行为失当可能引发的损失,形成及时应对并及时纠错的机制。
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又一特征。选人用人机制长期是阻碍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难题,只有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模式,建立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才能真正到位。为此,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根据不同企业类别和层级,实行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等不同选人用人方式。董事会按市场化方式选聘和管理职业经理人,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
在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者激励问题一直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之一。解决好委托——代理关系,一方面要实现对经营者的有效产权约束,另一方面要确保经营者与出资人的利益一致。为此需要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及业务技术骨干实施货币化的长期激励,以保持经营队伍长期稳定,减少和杜绝经营的短期行为,实现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建立起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之间有效制衡的体制机制。
最后,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还包括主动的社会责任承担意识。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表现为市场竞争中赚取利润,实现生存和发展,更表现为超越利润追求的社会目标。国有企业要树立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不仅要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生存发展,还要承担起引领我国产业整合结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国民经济基础保障的任务。国有企业要在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中要切实树立起合规意识,不仅要成为合规经营的典范,而且还要成为引领市场、提供高质量产品的典范,成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典范。
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坚持市场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