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研究的最新进展
良渚文化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距今5300年至4500年左右。最近,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良渚玉工》学术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发布会上,来自多个单位的专家对良渚文化玉器与中国古代玉器工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良渚玉器的雕刻技术非常先进,分为直接式、全遮盖式和半遮盖式三种。其中,全遮盖式的雕刻技术特别值得一提,即先用保护层遮盖玉器表面,雕刻图案后再经“软玉法”处理,在一定时间内清除线槽内白色软化玉,即成有软化图案的线条。
古玉研究联合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6月,至今已有60余位国内的专家、学者参与了出土玉器的科技检测和科学研究。他们通过对新石器时期至汉代的数万件出土古玉进行的检测研究,积累了百万组数据,为深入系统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代玉器检测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期望通过与科研团队的多方面合作,提升教学与研究水平。
国际上,古玉研究也有重要的进展。例如,日本京都大学考古学教授林巳奈夫先生在八十年代以来,其研究重点逐渐转向了中国古代玉器。经过十余年的钻研,他已经在此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将这些成果辑成《中国古玉的研究》一书出版。这部论著辑有作者从1969年到1989年间的论文共七篇,基本上保留了发表时的原样,既无增订,更未删减。
古玉研究不仅在学术界有着重要影响,也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关注。例如,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和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玉文化名家论坛”在浙江绍兴举行,来自全国的20余位玉器专家向近200名玉器收藏爱好者介绍和公布了红山文化和凌家滩文化等最新玉器考古研究成果。这表明古玉研究已经成为连接学术与民间的重要桥梁,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