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大胆的问题和猜测,如果九四年的巴乔没有罚丢点球,甚至帮助意大利拿到了世界杯冠军,那么他就不会被称为忧郁王子,一个新的称号将被赋予意义,亚平宁王子地中海王子将会成为对他最好的描述。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1994年的罗伯特巴乔在世界杯上几乎做到了当年马拉多纳一样的发挥,可惜的是命运之神没有让他成为第2个马拉多纳,可以说那一年的世界杯是他个人职业生涯的又一次转折。
在那一粒点球罚失之后,巴乔整整4年都活在点球的阴影下,虽然他的表现还是非常的好,但如同那个点球一样,他的职业生涯被蒙上了一层阴影,回到俱乐部之后不受主教练待见,德尔皮耶罗勒迅速崛起也把他在国家队和俱乐部的主力位置双双挤掉,他由国家的英雄成为了无人问津的落寞王子。
我们假设当年点球进了,意大利最终夺冠,毫无疑问他将成为意大利历史上第1位连续两年获得金球奖的球员,创造意大利国家队纪录,同时他将成为国家的英雄,在国家队和俱乐部的地位将不可动摇,即使里皮再不待见他,尤文图斯的高层都不会放走他了,或许在多年之后,足球世界会把它评为历史上的第3位球王,因为他和马拉多纳一样以一己之力带国家队拿到了世界杯的冠军,而他的职业生涯将大不一样,忧郁的色彩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冠军的喜悦。
每个人都有他与生俱来独特的气质。足球明星也不例外。罗伯特•巴乔有着一双忧郁之蓝的眼睛,朦胧着一片悲情,让人怜惜。
足球场需要英雄,特别是以一己之力扛着球队前行,攻克一个又一个障碍,在伸手可触成功时却夏然而止,更显得格外悲壮。
那是1994年美国世界杯的夏天,不管是八分之一决赛战胜尼日利亚、四分之一决赛力克西班牙,还是半决赛淘汰保加利亚,巴乔在意大利杀进决赛的路上,上演了一粒粒精彩绝伦的进球,力挽波澜。
决赛在意大利和巴西之间展开,意大利凭借稳固如铁般的防守,120分钟力保球门不失,双方拖到了残酷的点球大战。
巴乔最后一个出场,他带着伤病,有一些力不存心,球一出脚,他就感觉到没戏,全场巴西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他却什么听不见,只是呆呆地伫立着。镜头捕捉到他孤独的背影,低着头,一动不动,令人心碎。
喜欢巴西队的球迷在欢庆胜利的时候,哪知道球场上那个忧郁的男人在品啧失意的滋味,那落寞的背景,透出了何等的不甘。
足球就像生活,当你披荆斩棘,历经千难万难,触摸到最后成功的光环时,现实却狠狠地给你一击。
球迷观点认为巴乔这个忧郁王子的外号一般的说法是来源于94年世界杯罚丢点球,同时他自身的气质看上去也比较忧郁。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巴乔这个忧郁王子的外号是怎么得来的呢?
1994年7月17日,第15届世界杯决赛如期举行。由于参赛双方意大利和巴西在120分种内战成0比0,随后便上演首次世界杯决赛点球大战。意大利队第一罚巴雷西将球打飞,巴西队第一罚桑托斯点球也被帕柳卡扑出。随后双方第二罚阿尔贝蒂尼和罗马里奥,第三罚埃瓦尼和布兰科都相继罚进,双方战成2比2。第四罚意大利队马萨罗点球被塔法雷尔扑出,巴西队邓加主罚成功。意大利最后出场是罗伯特巴乔结果他将点球踢飞了,巴西队3比2获得冠军。赛后巴乔伤心欲绝,在助教搀扶下离开球场。后来有人怕他因此打击太大而患上抑郁症,忧郁王子的外号由此而来。
另外从巴乔长相上看,他留着唏嘘的胡子,眼神如海水般湛蓝,时不时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总给人一种悲***彩,不知道这种气质是不是现实生活给他造成的影响。不过听说他的感情世界倒还是比较幸福美满,可能他生来就那样吧。
如果当年巴乔将点球罚进意大利捧杯,球迷可能不会在那种情况下称呼他忧郁王子,但是难保后来会给他送上这个外号。关键问题世上没有如果。
罗伯特巴乔的命运不仅仅体现在94年世界杯。他一生都在同命运抗争。不招萨基、里皮等大牌教练喜欢,打不了主力,但一上场就进球,这就是巴乔牛逼的地方。记住,巴乔是忧郁王子,不是抑郁王子。他的头颅从来都是高昂着、战斗着的!
2008年,巴乔布雷西亚主场的告别,正值高考,放在钱包里的照片,摆在桌子上,看着照片不停的在掉眼泪,没有声音,就是默默的流,下课后老师问我怎么了,我说巴乔退役了,再也看不到他在赛场上的样子,老师轻轻的拍了两下我的头,毕业典礼上,收同学录的时候班级里很多同学给我留下了对巴乔的祝福语,还 有很多关于巴乔的纪念册,照片,日记本,钥匙链。很多话不足以形容他,只是觉得像父亲一样影响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