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辛苦了,养大了儿女还要带孙儿孙女。
两代人的育儿观念不同,产生家庭矛盾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产生矛盾最多的原因之一是隔代亲,爷爷奶奶过度溺爱自己的孙子,从小就养成了一哭闹就满足他的要求,而孩子父母会坚持理智对待孩子要求多些,例如很多父母看到孩子跌倒会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爷爷奶奶会第一时间冲上去扶、抱。孩子要买某件食物、玩具家长会考虑合不合适,但爷爷奶奶会毫不犹豫掏钱就买。这种矛盾的处理方式只能耐心去和老人家沟通,说明溺爱的危害,必要时找些反面教材给他们看。统一意见,以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的要求,坚决守住底线。
解决矛盾还有一个要点是孝道,老人心底也是爱自己儿子女儿的,孝顺老人家,让他们感觉儿女的爱,在矛盾发生时,老人才会更多地站在儿女的立场去处理问题。同时,孝顺祖辈,给小朋友做个正确示范,让孩子感觉父辈、祖辈都是一体的,就不容易发生孩子耍小聪明用祖辈来压父辈的情况。
最后,诚意沟通是祖辈和父辈达成共识的前提,每次共同前,想一想自己该怎么说话,存心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去沟通。
以上就是我的意见,希望爷爷奶奶们都能身体健康,宝爸宝妈事业有成,宝宝福慧双增,阖家幸福。
说说我的体会:
1、育儿观念不同
这是祖辈带孙子最常见的问题。老人会把自己的生活习惯融带孩子的过程中。比如饭菜比较咸、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等等。这些都是几十年形成的习惯。但对于年轻父母新式育儿观念是个挑战。
2、家庭人口多,导致物品收纳矛盾
物品收纳事无巨细,很多时候找东西会让人非常烦躁,尤其是急用的东西,人多手杂不知道放哪里,找起来没有头绪,再加上孩子闹,小两口又不好意思直接问父母,造成猜疑,生闷气。
3、隔代亲,溺爱孩子
老人带孩子一般都很溺爱,所有要求都一一满足。而且是不知不觉的溺爱。作为子女又不好意思直接谴责。日积月累会造成矛盾。
4、老人精力有限
老人带娃经常心有余力不足,这种长达2-3年日日都在忙的工作不但消磨体力,更考验心理。虽然老人也想精心带娃,但累到极致真就没太多心思了,造成带娃质量下降,矛盾增多。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明白,父母永远都是爱孩子的,希望大家能理解自己的父母!
首先,这是一个比较广泛存在的值得讨论的社会问题,三代同堂在过去可能上行下孝幸福和睦其乐融融,但现在有可能鸡飞狗跳反目成仇妻离子散。究其原因,过去大权在握封建家长制的威严被经济独立新型民主的年轻小夫妻严重冲击,这个磨合的过程,不仅仅是生活习惯,性格不合,是整个三观的彻底颠覆。所以其中育儿观念的分歧和矛盾只是诸多家庭矛盾中的一部分。
其次,育儿观念的冲突是主要原因。现在讲究科学育儿,而长辈还守着过去的老一套,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长辈基本不看育儿书,全凭过去经验。我妈在很长一段时间总会在自己吃饭时给孩子塞一嘴,提醒多次无果,我只有叮嘱宝宝不要吃自己餐具以外盛的食物。我教导孩子要长辈开席才能吃,我妈说孩子饿了先喂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让我头疼不已。她却不以为然。在我们小区孩子聚集的地方,哪些是长期老人带的?哪些是父母自己带的孩子?通过一些行为举止和小事就可以分辨得出来。
最后,祖辈带孙的长辈有着一定补偿心理。为什么会有隔代亲?我们的父母在我们年幼时,要么生活拮据物质贫乏,要么工作忙碌儿多母苦无力照顾,等日子好过了,他们终于闲下来,我们已经长大了。而长辈就把这种补偿心理带给孙辈,难免宠溺过度。
如何化解这种矛盾?
1、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如果发现父母有错误的育儿方式,要及时制止,并耐心解释原因,这毕竟关系到宝宝的健康成长,长辈肯定也会听的。父母有好的方法,尤其对孩子生病时的一些小妙方,虚心学习。有空最好拉着父母一起看育儿节目或参加育儿讲座,一起学习。
2、换位思考很关键。虽然教育孩子的方法各异,但出发点和共同目标是一致的。父母明明可以安享晚安,轻松自在,却愿意主动帮我们分担。而我们也要和父母孩子一起商定对孩子的培养计划,定一些家规,共同遵守执行。比如孩子哪些小事要自己做,包括生活习惯规律作息等。
凡事不要只想矛盾的一面,祖辈带孙最大的好处,就是从小教育孩子孝顺父母,尊重老人,耳濡目染,这人生的一课,千金难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