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冬奥会颁奖仪式,温哥华冬奥会颁奖仪式背景音乐

tamoadmin 赛事赛况 2024-09-05 30 0

2010年温哥华新运动会参加了谁?

2010年1月28日,距离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开幕还有15天,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正式成立。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中国共有91名运动员出征,为历届最大阵容的冬奥代表团。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单共包括10支队伍,其中囊括了我国冰雪运动的全部顶尖选手:王蒙、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张丹/张昊、王北星、于凤桐、李妮娜、韩晓鹏、刘佳宇等名将都名列其中。

如何评价平昌冬奥会上加拿大队颁奖前扫了扫颁奖台的土这一举动?

这个行为是一伟大壮举,无声胜有声。羞辱冬奥、羞辱韩国、羞辱裁判。奖牌已到手,拒绝上台领奖,更是对此届冬奥最大的“回报”。深思冬奥之举,韩国羞愧自褥,裁判无地自容,脱掉奥运的罩衣,扫掉灰尘,还我奥运。

这可能是加拿大队员的一种无声的***,本届冬奥会韩国作为东道主,裁判的表现实在令人惊讶,据说这已经是韩国的惯例了,韩国只要承办国际赛事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过去韩国比我们发展的更快,经济更发达,我想韩国必然有它的过人之处,但随着近些年,韩国一件又一件事件,让我们对其大失所望,一个国家,如果不正视自己,靠不光彩手段,靠***的话,一定不会长久。怪不得近几年韩国会我挺下坡路。再说加拿大队,作为这次和我们中国一样被判罚最多的国家,他们用他们的幽默,用这种方式来讽刺韩国的一些不公正待遇,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我觉得很有水平。

温哥华冬奥会颁奖仪式,温哥华冬奥会颁奖仪式背景音乐

每一个动作都是运动员的写照,作为冬奥会短道速滑的收官比赛,加拿大颁奖台前的扫土动作也直接传达了他们对本次比赛的整体态度。既然比赛中无法与东道主站在一个天平上,那就在属于自己的颁奖台上表明自己的态度。

中韩加向来都是短道速滑的传统强国代表,三只队伍在这个项目上的争夺持续了近五个奥运会周期,但本次冬奥会中国和加拿大都遭遇了高频率的判罚,后期和中国教练团队一样都表示看不懂裁判的看法。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东道主一直受到裁判的照顾。登上颁奖台还需扫土,加拿大的这一举动还真是极具智慧。

赛场上的判罚他们无力改变,赛场下的他们还要遭到不幸,既然遭到了韩国国内的网络谩骂。在奥运赛场上,东道主竟将本土选手无缘奖牌的原因规则于其他协会选手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韩国国内的反应他们不想解释,还不如向整个世界传达这一信息。

同样他们对整个赛事的态度保持一致。赛后戴着手套与授奖人握手也明确表达着他们的不满。当然,老道的加拿大运动员没有直接承认自己这一观点,在个人社交平台上作了解释,但是紧跟着在网友的观点中点赞。其意不表则名。

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妈妈,每天都是围着两个宝宝生活,冬奥会从未关注过!但是不巧刚好看到一场莫名其妙的比赛,刚好看了这次颁奖。讲真看完比赛一晚上愤愤不平,觉得不公,想要找出个缘由,甚至问老公,这样做不是有悖于体育精神吗?老公说这次冬奥你不要看了。

看完颁奖起初也十分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加拿大习俗?弯腰致谢?庆祝动作?奥运会都没见过啊!好吧,干得漂亮。


一周以内已经有近半数的国家对韩国投诉质疑,妥妥的打脸。不知道韩国内部新闻是如何解读这个动作。

他们带着手套应该也是怕脏了手,我可以免费赠送王菲2018春晚同款手套!

按理说,加拿大运动员领奖前做出的打扫领奖台的动作以及之后与颁奖官员握手时戴手套的行为都是对裁判及奥运官员的不尊重!但是,运动员也是人,当遭遇不公正对待后也有表达情绪的权利!他们只不过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出来!

在本届平昌冬奥会中,短道速滑的裁判在判罚上明显区别对待,在比如,在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的比赛中,中国队员在与韩国队员的一次接触中被判了犯规,而赛后回放显示两名队员都有动作,但都不足以影响对方的滑行,但最后裁判却判了中国队犯规!韩国队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而且还是在这场比赛中,韩国队阻挡意大利选手,使加拿大选手摔倒,疑似接棒未完成等等等等,裁判都选择视而不见!足以看出裁判在本届冬奥会上区别对待韩国队和其它国家队!

所以,尽管加拿大运动员做出这样的动作,但是国内外的网友纷纷表示理解,甚至觉得他们做的对!因为本届冬奥会裁判实在是太“黑”!

冬奥会冠军王濛携77枚奖牌过安检吓坏安检小哥。对此事你怎么看?

如果不是看到这个问题,是很难想的起来王濛这个名字的:一位出生于1984年7月的优秀短道速滑(冬季项目)运动员,2010冬奥会曾连夺500米、1000米和3000米接力金牌,是中国第三位在一届奥运会上拿到三枚金牌的选手(那二位是李宁和邹凯)……

再捋一捋题主说的这个事儿:为迎接东奥运,有“冬奥冠军之乡”美誉的黑龙江七台河市兴建了“短道速滑冠军馆”→→作为七台河人、同时有着国家速滑集训队主帅之谓的王濛,欲一展自己的奖牌珍藏→→77枚被精心挑选出的奖牌就这样“见证”了机场安检员错愕的一幕……

实际上,安检员如此的“少见多怪”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冬奥项目面临的窘境:了解的人少,关注度不够高,普及面上就更不必说了……

王濛讲述着奖牌及背后的故事,并承诺道:如无特别情况,这些奖牌将无限期地展示、传承下去……

再次给王濛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