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有句名言,战神马尔斯不能给予我们的,就让爱神维纳斯赐予,言外之意,奥地利及其前身神圣罗马帝国本就不是一个战斗种族,是一个依靠联姻和血缘继承方式扩大版图的君权国家。而直到灭亡为止,奥地利和以后的奥匈帝国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版图之内各个政治实体除了各自的文化语言文字保持一致外,基本享受或多或少的半独立待遇,连军队都不是统一的,唯一能够让人看上去像一个国家的象征,就是各个政治实体统一尊奉奥地利皇帝为唯一的君主。
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奥地利尽管幅员辽阔,欧洲仅次于俄罗斯,但经济实力军事实力都相当有限,反过来则限制了他们的对外扩张只能止步于北意大利地区。
而另一方面,欧洲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也限制了奥在意大利的扩张,意大利南部是法国势力范围,奥法两国围绕南意的归属进行过长期的明争暗斗,而意大利半岛所在的地中海地区则是英国势力范围,意大利半岛则像把刀子横在地中海中部,所以英国人也不希望有个强权国家把触角伸那么远。
奥地利,其实早在30年战争时期就已经失去了统治神圣罗马的机会。七年战争以后,普鲁士,已经发展到可以影响到奥地利在德意志地区的地位了,奥地利开始被边缘化,逐渐被普鲁士开除了“德意志国籍”。尤其是普法战争普鲁士胜利了,更让奥地利黯然失色。奥地利不是没想过统一,只是,外有外国势力势力也干涉,普鲁士他又打不过,一直苟延残喘,可怜巴巴,还统一什么呢。
这就像中国历史上的商纣王是如何被周武王推翻霸业的一样,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萌芽—强盛—衰弱),古代封建社会决定一个国家兴旺的因素很多,天时地利人和,其中人起决定性因素,因为人创造了万物,创造了这个时代,给予了这个时代的美好。总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得道者天助之,失道者寡助之!
我是六菠萝(历史),我来谈一下看法。
奥地利之所以没有统一意大利和北德意志,只要有两方面原因。
自身地缘环境不佳
与北德意志或者意大利相比,奥地利王朝强敌环绕。早期是被奥斯曼土耳其步步紧逼,甚至奥斯曼一度兵临城下;后期是被逐渐强大的普鲁士威胁,尤其是在30年战争后比较明显,当普鲁士发动对丹、对普、对法战争完成统一后,奥地利领导的“大德意志联盟”已经没有立足之地。
没有情感认同。
奥地利在德意志地区表现不佳,原因是在于普鲁士推行的“德意志关税同盟”,通过经济联系,逐步增强了本来就存在的民族认同感;此外,意大利地区是天主教的宗教中心,宗教的力量是相当厉害的,即使奥地利武力占领,但意大利的人心不会向着奥地利。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互相讨论哦!
意大利米兰到奥地利维也纳距离7797公里。
维也纳位于多瑙河畔,是奥地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全国9个联邦州之一,也是欧洲主要的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音乐之都”。
维也纳是奥地利人口最多的城市,在2017年的人口普查中,维也纳已拥有超过187万的人口。维也纳也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德语城市,仅次于柏林。
在一二次世界大战中奥地利(奥匈帝国)的表现的确不佳,像是在打酱油,但却是有客观原因的,相比法国的不堪一击和意大利的自不量力,自然是后两者更让人看不起。
下面我们就奥地利(奥匈帝国)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表现分别来说一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就是发生在奥匈帝国的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的皇太子斐迪南大公被被塞尔维亚***激进民族主义分子刺杀,从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属于同盟国一方,客观地说奥匈帝国打得还是很卖力的,陆军和俄国打,跟巴尔干各国打,跟意大利打,海军跟意大利、英国打,多线作战,伤亡也很惨重,阵亡了120万士兵,比起德国阵亡170万,俄罗斯阵亡170万,法国阵亡120万,也相差不多。而奥匈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利也存在很大的客观因素,奥匈帝国本身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极其严重,其内政主要由组成它的12个民族之间商议决定。奥匈帝国有三个不同的政府:匈牙利政府、奥地利政府和一个位于皇帝之下的中央政府,匈牙利和奥地利各有各的议会和自己的首相,皇帝的权力理论上是至高无上的,但实际上是有限的。而奥匈帝国的军队组成也十分复杂,由帝国国防军、皇家和王家地方防卫军、王家匈牙利地方防卫军三部分组成。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看得头都大了?在这种令出多门,决策效率低得吓人的状况下,你能指望奥匈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挥多大的战力呢?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奥匈帝国也因为战争失败,内部矛盾彻底爆发,终于解体,分裂为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后再分裂为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后再分裂为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波兰等国家。
至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奥地利更是彻底沦为了德国的小弟,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接着希特勒又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意志少数民族为借口,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而当时的英法两国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时,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出席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了德国,从而进一步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可以说一二次世界大战,奥地利(奥匈帝国)都是被动卷入,也是战争的最大受害者,其失败存在很大的客观因素,而意大利和法国不同,其战场表现有着很大的“作死”成分,才会成为世界的笑柄。
首先奥匈帝国跟奥地利不是一回事,奥匈帝国时代的奥匈帝国,是我们的习惯翻译叫法,在欧洲这个国家不是绰号,是真的被叫双元帝国或二元帝国,也是哈布斯堡家最后的帝国王朝,看起来差不多半个欧洲东半部都归他,而且也差不多把欧洲所有散乱的奇奇怪怪的民族都收罗到一起,在古代,也许也有过正常的各种武力征服戏码,到了近代,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几乎是一个完全靠政治运作捏合到一起的诡异国家,为什么说诡异?这么说吧,如果说我们中国是一个历来有着大一统属性的国家,即使历史上有很多分裂割据的时代,那么即使再小、再软弱的割据势力,从统治者到最底层的民众,内心也都有一个一统中原的梦想,奥匈不同,如果不算沙俄亚洲部分,这个欧洲史上版图都排第一的国家,骨子里就带有最强烈的分裂属性,一战结束,奥匈帝国解体,你以为就完了?
奥匈帝国皇帝有个中央议会,然后还有匈牙利政府,奥地利政府,这两个后面分出去各过各的不奇怪,波兰、卢森堡什么的也各过各的,捷克斯洛伐克到一起又混了半个世纪,还是坚持分成捷克和斯洛伐克单过,南斯拉夫厉害了,一战结束分出来,同样继承奥匈那种二元体制,混到二战,又出了铁托那种牛人捏了半个世纪,铁托一死,立刻为分家打出狗脑子,最后碎成什么样子?所以我奇怪的不是奥匈散伙,而是哈布斯堡家是怎么把这么个国家捏成的?这个国家内部交通,当年据说从南到北,在国内自己走,还没你在巴尔干这边地中海上船,出直布罗陀兜大半个欧洲到旦泽那边下船快,这样一个国家,在一战要拖着沙俄,最后虽然输了,就个体表现看,实际没输给沙俄多少。
二战的奥地利,因为元首的原因,一开始就心甘情愿融合进第三帝国,完完全全就是第三帝国的一部分,到现在都没法说德国侵略了它,是完全作为德国的一个部分参与了战争的,当年奥地利人迎接德军,真的是迎接亲人***,融入德国后大家也非常熟练自如的就当了德国人,比咱们现在新老上海人,或者北京城里汉族满族都难区分,也恐怕比今天的西德人东德人都融洽。所以,无论是一战时的奥匈帝国,还是二战时的奥地利,没什么值得嘲笑的地方,二战的奥地利,就是德国大兵,元首的战士,都不能说是仆从军。
一战的奥匈帝国是打了些奇葩仗,不能算一线强国,但总体也说得上与沙俄难分伯仲,勉强还是欧洲列强。意大利之所以一直被嘲笑,是它自己吹牛自己是罗马帝国的天然继承者,上上下下到今天还虚幻的觉得全欧洲实际都是他家的。法国同理,历来觉得自己一直是西方主流社会的精神文明中心,天生应该是西方世界的精神领袖,所以在他们露出点马脚,早就等着哄堂大笑的人多着呢。实际上法国真一直被低估了,无论一战还是二战,他的真实战争实力,尽管一直被德国按着打,但凭良心说,除去德国、英国、美国、俄国,谁还打的过他?意大利看见元首进军巴黎,想跟着去捡便宜,不是给败退到南方的法军打的满头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