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对柳承敏2004分析,王皓对柳承敏 2008

tamoadmin 热点聚焦 2025-02-28 9 0

你觉得王皓2004年雅典奥运会决赛输给柳承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04年雅典遇上狼一样的柳承敏,08年北京遇上狐狸一样的马林,12年伦敦遇上藏獒一样的张继科,王浩的运气也的确差的了,当然他本身的弱点也成就他千年老二的命运,他技术全面,就是不够狠!不够硬气!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可惜了!不过这也是体育的魅力之一吧,就好比羽毛球林李大战一样,牵动亿万球迷的心!

谢谢邀请“开球网”做答

主要输在压力过大,没有打出自己的东西。

王皓对柳承敏2004分析,王皓对柳承敏 2008

次要输在对手发挥过好,无论是前三板还是正手相持,柳承敏真的是打疯了。

这盘球我是全程看了的,当时王皓3:11输掉第一局,我还觉得输一局挺好,带来了一点悬念。不过等到打到1:3,我才真的有点慌,难道要输?中国乒乓球要输了?感觉不可能的事情要发生了?

从技术层面看,王皓有两点做得不太好:

1)接发球

全盘比赛,接发球始终没有处理好,给柳承敏腾挪的空间太大,接过去的球往往短的不够短,长的不够长,正好在柳承敏火力范围内。回想起来之前王皓全胜柳承敏,靠的就是自己的东西打出来,两面打一面。但这次应该是心理压力过大,直接影响到接发球的质量。

2004年雅典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国年轻小将王皓以2-4输给了韩国选手柳承敏,这是中国选手丢掉的最后一块乒乓球项目的奥运金牌,也是最刻骨铭心的一块金牌。王皓输给柳承敏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冷门了吧,毕竟在这之前之后王皓都没有再出给过柳承敏了,这个亚军也拉开了王皓“千年老二”称号的序幕。

为何会输?这是所有人都想知道的答案。当然韩国人敢打敢拼,一到大赛就容易打疯的特质,被柳承敏在当年的比赛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对于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小将王皓来说,背负着所有人的期望,巨大的压力一下子将他压垮,心态出了问题之后,决赛中所有的技战术都开始变形,在面对一位打疯了的对手,王皓输球也就顺理成章了。

不过,雅典奥运会国际乒联改变规则,一个协会的选手只能在同一个半区,这也就导致国乒包揽冠亚军的目标提前破灭,半决赛王皓战胜了当年综合实力更强的王励勤进入决赛,压力过大的他在决赛中输了球。

毫无疑问,是刘国梁临场指导有问题。刘国梁刚刚担任男队主教练,明显没有执教经验,和王皓没有很好的沟通,可以说两人的打球语言都不同,怎能贯彻战术。他自己的紧张情绪也影响到王皓非常紧张,发挥失常。教练和队员要长期磨合才能互相读懂各自的语言,打球的语言在每个人的嘴里说出来所表达的意思并不相同,长期一起对打陪练,指导,才能融会贯通。

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奥运会压力太大,王皓想赢怕输,心理负担太重。2004年奥运会,王皓第一次参加。在此之前的1996、2000年两届奥运会刘国梁和孔令辉分别夺得亚特兰大和悉尼奥运会男单冠军。国乒的荣耀光环也是一把双刃剑。

二是柳承敏具有狼性!打疯了!那年柳承敏半决赛还击败了瑞典老瓦,状态出奇的好。柳承敏具有当时世界上最暴力的正手和最好的步伐。跑不死,斗志又旺盛。反手是其缺点,但那次比赛,柳承敏屡屡上演反手加力推,而且是变直线,频频得分。这很伤我们士气。所以尽管之前王皓占据绝对优势,又具备直板横打的优势,但奥运会就是奥运会,不是平时啊!

三是因为刘国梁。雅典是刘国梁奥运处子赛。在临场指挥上还远不如后来炉火纯青。像到了后期马龙和张继科里约时,刘国梁对比赛的阅读对自己队员的心理把控以及应变措施,显然已经是很高境界了。

比如里约,马龙和郑荣植的比赛0-2落后,刘国梁利用马龙换背心的时间给马龙做了及时的心理疏导,“就当输了打!什么也不要想!”结果马龙赢了回来。和张继科有著名的“醒醒继科,这可是奥运会啊!”的经典扭转局面。而在04年。刘国梁对于王皓的失常发挥,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了。没办法,就算中国乒乓强大,也不会有人拱手相让,也是需要一个一个球打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