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会篮球男女各12支球队分成A,B两个小组,采用单循环赛制,胜队得2分,负队得1分,根据积分高低,小组前四名晋级八强淘汰赛。
对阵上半区A1--B4,A3--B2,下半区A2--B3,A4--B1。比赛胜者进行半决赛,半决赛胜者争夺金牌,负者进行铜牌。5--12名不再进行比赛,而是根据小组赛成绩排出。
2016年8月17日,在里约奥运会男子跳高决赛中,加拿大选手德劳因突出重围,以2米38的成绩战胜了夺冠热门乌克兰选手邦达连科和卡塔尔选手巴尔希姆夺冠。巴尔希姆以2米36屈居亚军,邦达连科以2米33位列第三。
里约奥运会田径比赛结束了男子撑杆跳项目的争夺,巴西小将达·席尔瓦(Thiago Braz Da Silva)爆冷跳出6米03的成绩夺冠,并打破奥运会纪录。他也由此力克世界纪录保持者、法国名将拉维勒涅夺冠,
由于沈静思自身竞技状态的原因,2016年里约奥运会,郎导放弃了她,选择了丁霞。
郎导2013年重新出山掌管中国女排教鞭,顺应世界女排发展潮流,推行球员高大化理念,以“朱袁张”为首的一批高大球员得到了重用。在二传位置上,郎导同样也寻求高大球员,身高1米86的八一女排主二传沈静思成为了郎导的重点培养对象,并作为主力二传参加了2014年世锦赛和2015年世界杯。
沈静思在2014年世锦赛上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其稳定的传球也让攻手在进攻上比较舒服,中国女排最终拿到了世锦赛亚军。到了2015年世界杯,沈静思的技术状态开始变得不稳,在许多场次需要替补二传丁霞救场。
丁霞的身高只有1米80,从个人条件来说远不如沈静思,但是丁霞快速的移动能力,多变的传球手法,鱼跃救球,胆量够大,也让她在场上获得了较好的机会,2015年世界杯多次救场成功,也让她逐渐得到了郎导的信任。
另外,老二传魏秋月的回归也是造成沈静思落选的一个原因。沈静思的技术特点就是稳定,这和魏秋月的传球特点相似,而魏秋月多年的国际国内大赛经验,也具备快速多变的特点,伤病痊愈,能够参加比赛,自然就把沈静思比下去了。
2016年里约奥运会,沈静思因为自身技术水准下滑,和同期的两位二传丁霞和魏秋月相比,没有优势可言,最终没能参加里约奥运会。
沈静思的传球套路比较固定,到位快球不到位调整强攻,很少敢在不到位的时候组织战术球,另外不到位的调整传球全部倒三角,说明不够自信不敢承担,这样的倒三角球对于中国队的主攻手来说很难处理只能过渡一下。另外沈最大的缺点是她的防守,一号位防守基本不起球,意识太差,拖着半残腿的月月都能起球,沈的这个缺点在中国女排是无法原谅的,更不用说跟各种鱼跃滚扑救球的丁霞比,当然丁霞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逆风球越打越急躁,缺乏自我调整节奏的能力,但是这个可以通过换人来暂时调整一下,但是沈防守上的缺陷是无法弥补的。所以奥运会只能被放弃。
沈静思落选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确非常可惜,因为2015年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冠,沈静思是中国女排的主力二传,沈静思排名世界杯二传榜第6,拿了16分,而丁霞排名世界杯二传榜第16,拿了6分,而魏秋月2015年世界杯因伤基本上没有上场,只在最后一场对日本女排上场发了一个球,那为什么郎平选择丁霞、魏秋月,却放弃沈静思呢?
首先,郎平放弃沈静思的首要原因是奥运会的队员名额有限,众所周知,在世界三大赛中,世锦赛每个队可以报名14个队员,世界杯甚至可以报名16个队员,而奥运会只能报名12个队员,因此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带四个主攻三个副攻两个接应两个二传一个自由人,因为二传只有两个名额,郎平必须在沈静思、魏秋月、丁霞三个二传中放弃一个。
其次,在2015年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冠过程中,沈静思虽然是中国女排主力二传,上场时间最长贡献最大,但丁霞却起到了奇兵的作用,在对塞尔维亚俄罗斯日本三场重要比赛中,在中国女排比分落后情况下,丁霞替补沈静思上场都力挽狂澜,为中国女排反败为胜立下汗马功劳,因此丁霞给郎平与广大球迷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第三,魏秋月是伦敦周期的中国女排主力二传,经验丰富,而丁霞是一鸣惊人的后起之秀,一老一新相得益彰,而作为里约周期中国女排主力二传的沈静思虽然是2015年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冠的主力二传,因为朴实无华反而没有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第四,2016年里约奥运会之前的世界女排大奖赛沈静思虽然发挥不错,为中国女排3-1完胜世锦赛冠军美国女排立下汗马功劳,但丁霞仍然取代沈静思成为中国女排的主力二传,而没有参加世界女排大奖赛的魏秋月更是直接入选里约奥运会,而沈静思与中国女排替补阵容一起参加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表现不佳导致落选里约奥运会。
值得一提的是,沈静思是里约周期中国女排唯一代表中国女排赢过世锦赛冠军美国女排的主力二传 ,也是郎平重点培养的高二传,但论经验沈静思不如老将魏秋月,论冲劲沈静思又不如新秀丁霞,因此沈静思非常可惜与里约奥运会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