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太多了,我们只谈决赛,毕竟这才是参赛各队的终极目标。
一、1998-1999年赛季欧冠决赛,于1999年5月26日在巴塞罗那诺坎普球场举行,曼联对垒拜仁慕尼黑队。拜仁早早取得领先,还有几次打中门柱,没有再进球,这个征兆不祥。果然曼联最后伤停补时阶段凭借谢林汉姆和索尔斯克亚的进球,以2比1逆转击败拜仁,历史上第二次获得欧洲冠军杯。
这场比赛的跌宕起伏经常被称之为足球经典,甚至是超越足球与体育范畴的奇迹,经常在各项评选中获得提名。绝大多数曼联球迷认为这才是俱乐部一百多年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奇迹时刻。
当时,有个小花絮,临近比赛结束,当时贵宾包厢里的许多人已经向贝肯鲍尔祝贺。贝肯鲍尔打个叉上厕所回来,看见比分牌变成2比1,问拜仁又进球了,知道结局后呆若木鸡;赛后全体拜仁将士瘫坐在球场,一动不动,泪如泉涌;曼联主帅弗格森称这是不可思议的胜利,这就是足球的魅力。
评价:一个球绝对不保险,你不杀死比赛,挥霍机会,报应马上降临。
二、2004-2005欧冠决赛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AC米兰迎战利物浦。上半场红黑军团凭借马尔蒂尼、因扎吉、克雷斯波的进球三比0领先红军,比赛似乎已失去悬念。下半场被逼上绝境的红军奋起反击,在队长杰拉德率领下,同样不可思议的六分钟之内连进三球,扳平比分,将比赛拖入加时,加时赛中双方再无建树,进入点球决胜。
印象深刻的,红军法国门神在点球决战中,在门线上晃来晃去,使米兰队员彻底崩溃,第五个出场的是舍甫琴科,他深知如果罚丢,AC米兰就将落败。他带着紧张的心情,结果踢出的皮球被杜德克挡在了门外!瞬间,利物浦创造了“伊斯坦布尔奇迹”!
彼时的米兰主帅安切洛蒂就暴露出球队处于困境之时,临场指挥不力,应变措施不足的致命弱点,赛后,他说,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评价:你不但要多进球,而且还要控制住比赛结奏。
三、2013-2014赛季欧冠决赛乃西班牙内战,在C罗家乡里斯本举行,皇马克星马竞挑战皇马。果不其然,马竞九十分钟内一直1比0领先,伤停补时皇马队长拉莫斯头槌扳平,比赛进入加时,马竞心理波动、体力透支,贝尔将比分反超,C罗梅开二度,皇马时隔十二年再登欧洲之巔,夺得第十个冠军。
去年的巴萨主场翻盘巴黎,我看了下半场。不知为什么,即使是卡瓦尼打入一球、即使是比赛快要进入伤停补时,我都没有太多慌乱和担心,我的直觉告诉我巴萨一定能最终逆转。果然一切都发生了,当时才5点多,寝室同学都在睡觉,我激动的想要大叫,想告诉全世界,但最后我把自己捂在被子里悄悄哭了一场,这是我喜爱足球这些年足球带给我的最大一次享受,我庆幸自己经历过这场比赛。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花田特意找了当时的点球大战录像来回看,再结合网上截取的动图,发现杜德克在扑皮尔洛的点球时,提前向前移动扑球了。
从裁判鸣哨,皮尔洛开始助跑准备射门,杜德克左右晃动后开始向前封堵了,而这时候皮尔洛还没触碰到皮球!理论上来说,这个动作是违例了,因为在罚点球时,门将只能站在球门线上或者以内都可以,但不能向前移动来扩大防守范围。
但是,为什么裁判当时没有注意到呢?或者说注意到了,但并没有要求重罚呢?按照花田君的猜想,应该是平常比赛惯例所致,只要不是移动得太早,太离谱或者太夸张的向前移动,一般都没要求重罚的,毕这个因素很难说是导致罚丢点球的最主要“罪魁祸首”。
不过如果遇到一些较真的裁判,就更有意思了,比如在常规时间罚点球时,只要有球员提前进入禁区,都会要求重罚的,不管此前罚进还是罚丢,没有区别!
说回那个规定,罚点球时门将不能向前移动,理论上是必须严格执行的。因为一旦没有约束,像博格巴、扎扎此前的小碎步罚点球方式,对方门将早就在裁判鸣哨后上前抱住皮球了,哪里还等他们慢吞吞地挪步到点球点呢......
既然当时裁判都没表示什么,我们球迷又何必太过于执着这个呢。就当作一桩实例,分析学习,涨知识就好了,不必再计较了。
很开心头条能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对于05和07年两次欧冠决赛我都看了,年代久远双方首发阵容,以及晋级历程都不太清楚了,05年的伊斯坦布尔奇迹让人印象深刻,记得马尔蒂尼首开纪录后,随后克雷斯波梅开二度,米兰上半场3比0领先,下半场杰拉德进球鼓舞了利物浦士气,随后斯米切尔远射得分,杰拉德突破获得点球,阿隆索点球被扑出后立马补射得分。3比3,从阵容上看记得米兰阵容更强大但遭到逆转,可惜。07年决赛感觉双方实力差距不大,米兰淘汰曼联,利物浦淘汰切尔西进入决赛,感觉半斤八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