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的游泳选手蒋裕燕是中国代表团中年龄最小运动员。4岁时,她因为车祸失去了右腿和右臂。8岁那年,蒋裕燕接触了游泳,在泳池中展现出天分,只用1个月就完成了健全孩子3个月才能完成的训练课程。
对意志的考验不仅在泳池中。由于身体的成长,蒋裕燕截肢处的骨头生长会顶出皮肤,时常需要到医院做手术“锯骨头”。种种考验练就了她坚强的个性,也让这个年轻的姑娘取得了更大的突破,走上了残奥会的赛场,夺得女子50米蝶泳S6级金牌。
9月1日,在东京残奥会男子50米自由泳S5级决赛中,中国选手郑涛获得冠军并打破残奥会纪录。至此,郑涛在本届残奥会上,不仅获得4块金牌,更用4次打破纪录的表现,为4块金牌增添了一道光环。
出生于1990年的郑涛幼年不幸因意外失去双臂。此后他经历了很长一段阴郁的日子,直到14岁,云南省残联来村里选游泳苗子。
起初郑涛的父母不肯,但郑涛说想去试试,因为他想证明自己,去实现人生的理想。
加入游泳队后,别人在水里呆5个小时,他就在水里呆8、9个小时。靠着天赋和努力,郑涛入选国家队,并在伦敦和里约残奥会都拿到了金牌。
01李豪——
轮椅上的“剑客”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拿下今年残奥会中国首金的运动员,他叫李豪,一个从小因车祸失去了右腿的运动员,少年坚持游泳的他却被击剑教练看重,从此走上击剑之路。在欢呼胜利时,李豪用左腿支撑身体,站了起来,表达了胜利的喜悦与对命运的不屈服。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如棋,我愿为卒,虽然走得慢,但我不曾退过一步。
02卢冬
——“彰显格局”的下蹲 在东京残奥会女子50米蝶泳S5级决赛的领奖台上,由于亚军季军坐着轮椅,作为冠军的卢冬主动单腿下蹲与她们合影,这一暖心举动,迅速登上热搜,感动众多网友,纷纷点赞。小小的动作,是大大的格局,也体现着中国人骨子里的温儒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