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关键问题。以下是根据搜索结果整理出的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中央需要发布一个清楚的路线图,哪些行业可以混合,哪些不可以混合,股权比例的红线在哪里?其次,职业经理人持股能否放开、股权怎么定价?第三,国有资产流失的大棒始终悬在空中。
中国现有113家央企,其中53家央企的行政级别是副部级,这53家央企的一把手(即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均是中组部序列的干部,53家之外的央企一把手的干部任免权在国资委。
且不论集团公司,即使是上市公司,不少国企的国有股比例都在70%以上,不少公司在开董事会之前先开党委会,小股东派驻的董事代表根本没有话语权。通过混合所有制来有效降低国有股比例,其实是一个改善国企公司治理的先决条件。
董监人才和经理人人才匮乏,也成为制约国企完善公司治理的瓶颈。另外,新加坡模式一直为诸多中国高层所欣赏,中国的国资管理体制部分借鉴了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但新加坡的国有企业没有中国央企独有的政治属性。
实现政企分开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但是,按照产权改革的思路,能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吗?我国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使宏观经济体制适应作为经济实体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呢?不是让公有制企业适应宏观经济体制的要求呢?换句话说,是让国有企业改变来适应市场体制?还是让市场经济体制来适应作为公有制经济实体的企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从而使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呢?。
国企改革的最大难点在政企分开,政府是否能下放权力,企业是否有活力将是决定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此外,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先后经历了放权让利及经济责任制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新国资监管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四个阶段,逐步推进、逐步规范、逐步深化。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还处于试点过程中,各地在推进混改方面实施了一系列举措。为此,基于政策和文献研究,提出关于混改的五个关键问题,包括提高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结合、顶层保障是从政府和国资平台公司两个层面建立相适应的国资管理体制、着力点是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和逐步放开垄断领域、切勿忽视发挥国企优势和放大国资功能。
这些问题需要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得到妥善解决,只有这样,改革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