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创新的五大重点方向
国有企业是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需要围绕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这包括强化规划引领,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需要为导向开展科技创新顶层规划,聚焦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究,精准把握原创技术方向。此外,还需要系统部署实施,围绕攻关、试验、转化、产业化、示范应用、推广等创新全链条进行系统铺排,梳理关键任务、明确资源部署重点,有序开展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工作。
国有企业需要聚焦前瞻引领与高效运行目标,推进创新平台建设。这包括创新内外合作模式,探索多元化平台建设路径。深化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合作,通过共建研究院、联合实验室、创新联合体、创新联盟等形式,加强技术合作、人才交流、资源共享,强化企业创新平台力量。同时,还需要完善平台运行管理机制设计,释放创新潜能。
为了支撑科技创新活动效能,国有企业应当健全科研资金投入、使用与评价机制,提升创新投入产出效率;拓展研发投入渠道,强化科技创新的资金托底保障。这包括加快落实研发投入增长机制和研发准备金制度,将每年提取研发准备金作国有企业固定的制度安排,保障研发投入稳定。同时,还需要引入国内创新资本,协同自然基金委等创新平台组建创新联合基金,引入创新风险投资基金、政府研发风险分担基金支持,探索以科技贷、“科技+保险”模式为基础研究与颠覆性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与托底保障。
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国有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需要聚焦需求挖掘、模式选择、价值评估、资源整合、收益分配等核心问题,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设计,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这包括加强成果供需对接,加强科技成果管理,构建广泛连接的成果发现网络,打造成果转化对接平台。同时,还需要建立成果转化选择模型,根据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成熟度,以及技术创新性、市场前景、估值难度、主业相关性等因素,匹配合适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创新还需要坚持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这是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也是国有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优势。国有企业需要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国有企业章程,创新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同时,还需要落实党委会前置程序,国企对重大问题的决策,须经党委先行研究讨论。
以上五个方面是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创新的主要重点方向,通过在这些方面的创新和改进,可以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治理能力和竞争力,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