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夜间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容易发生低血糖,这是因为夜间人体内的某些内分泌激素分泌水平较低,使得胰岛素的需要量减少,同时夜间胰岛素抑制肝葡萄糖输出的作用增强,从而导致夜间发生低血糖。为了预防夜间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监测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应该在睡前监测一次血糖水平。如果血糖偏低,可以主动地吃水果或者其他的食物。此外,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放宽血糖指标,例如空腹血糖8.0mmol/l或餐后血糖12.0mmol/l。
2.饮食调整
在睡前适当食用一些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如牛奶、酸奶、豆奶等奶类,或者鸡蛋、豆浆、豆腐脑、豆腐干等豆制品,可以帮助提高饱腹感补充能量,防止夜间血糖下降过低。同时,避免食用低热量饮料或无糖食品,以免造成血糖波动。
3.注意药物用量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降糖药物治疗时,需要注意药物的用量,避免用量过大引起低血糖。特别是磺酰脲类降糖药中的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苯脲、氯磺丙脲等,可能会导致夜间低血糖。如果确是降糖药物引起的夜间低血糖,应遵医嘱减少晚餐前胰岛素剂量或将胰岛素推迟至临睡前注射,或减少口服降糖药剂量。
4.定期检查
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并根据医生的指导来正确使用胰岛素笔。如果注射的是预混胰岛素,应在注射时摇匀,以确保速效低和中效胰岛素能够均匀混合在一起,避免出现夜间低血糖反应。
5.适量运动
糖尿病患者在晚餐后应避免过度运动,以免导致胰岛素吸收加速,使肌肉组织葡萄糖的消耗增加,从而引发低血糖。
6.提高家人识别能力
糖尿病患者的家属应提高辨识低血糖的能力,一旦出现心慌、气短、乏力以及颤抖、头晕和恶心等症状,应及时测量血糖,如果血糖偏低,应该马上给患者补充糖分。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地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保障自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