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县盘绣非遗传承情况
互助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得非常到位,特别是对于土族盘绣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
1.政策支持与企业带动
互助县坚持把保护和发展民族特色产业作为重点,科学提出了打造“土族盘绣”名片、建设土族文化传承示范区的目标。他们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一体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着力推动土族盘绣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此外,他们还积极与省工艺美术协会、青海师大、青海民大等单位合作,创新研发“伴手礼”、旅游摆件等文创产品,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工坊+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2.手工艺人的培训与认证
互助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处,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6家,有盘绣传承人71名(国家级传承1人、省级传承人6人、市县级传承人64人)。这些工坊和传承人不仅保护了这项技艺,还积极参与到传承工作中,定期举办刺绣培训,提升绣娘们的技能。
3.产品推广与市场认可
互助县的金盘绣公司通过实施盘绣产业扶贫工作,以“传、帮、带”的救助形式和订单式发展,在各乡镇引导成立“土族盘绣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他们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受到欢迎,还远销海外,向世界展示了土族盘绣的魅力。
4.非遗进校园与社区
互助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文进福带领的专题调研组,就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五十镇班彦村土族盘绣园、丹麻镇非遗传习所、互助县索隆姑刺绣有限公司等非遗传习基地,到丹麻镇中心学校调研“非遗进校园”活动开展情况。这样的举措有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土族盘绣的传承中来。
总的来说,互助县的土族盘绣非遗传承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和全面,他们不仅保护了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使得土族盘绣得以广泛传播和永续传承。